首页 > 摄影

重庆 "保安摄影师" 出圈:当平凡岗位遇见艺术温度

2025-04-15 09:23:48 来源:搜狐新闻 责任编辑:

在重庆南岸区的龙门浩老街,一场关于 "保安与摄影" 的跨界故事正在上演。58 岁的罗国利身着藏青色制服,手持游客手机穿梭于青石板巷间,时而调整游客的裙摆角度,时而用手指在空气中勾勒构图线,专业程度丝毫不亚于职业摄影师。这个原本负责维护景区秩序的保安,凭借着对光影的敏锐感知和独特的美学视角,意外成为网络热议的 "民间摄影大师"。

一、市井中的艺术觉醒

罗国利的摄影启蒙源自 2018 年的一次执勤经历。当时他注意到一位游客反复调整相机角度,却始终无法捕捉到满意的画面。出于好奇,他主动上前指导,没想到随手按下的快门竟让游客惊叹 "比专业摄影师拍得还好"。这次偶然的成功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,此后五年间,他利用执勤间隙研读《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》,在老街的晨雾暮色中练习构图,逐渐形成了 "光影魔术师" 的独特风格。

在他的镜头下,斑驳的砖墙上爬满的藤蔓化作天然相框,古戏台的飞檐与晚霞构成水墨画卷,甚至连游客踮脚触碰风铃的瞬间都能被定格成诗意画面。这种将生活场景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能力,让他的服务从 "帮忙拍照" 升华为 "创作体验"。

二、流量时代的温暖叙事

罗国利的走红并非偶然。在短视频平台,他指导游客摆造型的片段累计播放量已破亿次。网友们发现,这个保安大叔不仅掌握黄金分割、三分构图等专业技巧,更擅长用肢体语言调动拍摄氛围:"右脚踩石坎,左手搭在栏杆上,头微微侧转 45 度" 的口诀,配合夸张的手势,让原本僵硬的游客瞬间放松。有游客戏称:"跟着罗叔拍照,连手都知道该往哪儿放了。"

这种 "技术 + 温度" 的服务模式,恰好击中了当代人的情感需求。在快节奏的旅游体验中,游客不仅需要一张合格的照片,更渴望被关注、被理解的情感联结。罗国利的走红,本质上是对 "服务艺术化" 的集体认可。

三、城市文化的新叙事者

随着关注度的提升,罗国利的角色逐渐超越了保安范畴。他开始担任景区 "文化导览员",在拍照间隙向游客讲述老街的百年历史:"你们看这栋法式建筑,抗战时期曾是美军招待所,墙面上的弹孔都是真实历史的印记。" 这种 "摄影 + 文化" 的服务模式,让龙门浩老街的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 2.3 小时,带动周边文创产品销量增长 40%。

当地文旅部门敏锐捕捉到这一现象,邀请罗国利参与 "重庆故事" 系列宣传片拍摄。在最新发布的《山城十二时辰》中,他手持老式胶片机行走在洪崖洞的吊脚楼群间,用镜头语言诠释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。这种 "草根代言" 模式,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新思路。

四、破圈背后的社会镜像

罗国利现象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深层需求:在技术理性主导的时代,人们愈发渴望 "有温度的专业"。这种专业并非来自名校光环或职业认证,而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长期实践。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希光所言:"当保安、清洁工、快递员等群体开始用专业技能重构职业想象时,社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 ' 草根专业主义 ' 革命。"

这种现象也引发了对 "网红经济" 的重新思考。与某些靠猎奇博眼球的网红不同,罗国利的走红建立在真实的服务价值之上。他的抖音账号简介写着:"拍照免费,开心无价",这种去商业化的纯粹态度,恰恰成就了更持久的影响力。

五、平凡人生的艺术启示

在接受采访时,罗国利始终强调自己 "只是个普通保安"。但正是这种 "普通",让他的故事更具感染力。他用行动证明: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殿堂,而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。这种 "人人都是艺术家" 的理念,正在重塑当代社会的审美认知。

如今的龙门浩老街,每天都有游客慕名而来,不为风景,只为体验 "罗叔的摄影课"。这个保安大叔用镜头书写的,不仅是个人的逆袭故事,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寓言 —— 当平凡岗位遇见艺术温度,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光芒。

本文来源:搜狐新闻责任编辑:

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***(非中国警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
头条图文

热点推荐

精选图文

阅读排行榜

品牌栏目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招聘信息 | 联系我们

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:13888888888
备案号:京ICP备16013992号-1